第二十七章 左思右想難猜透
關燈
小
中
大
約摸到了下午兩點多鐘,潘劍冬跟豆豆被兩位差人帶進了政府衙門。中午沒有進食,又走了如此遠的路,這一路下來,連兩位差人都有點喊苦不疊。一進衙門的大門,他們就東倒西歪地坐到了大堂旁邊的椅子上。嘩嘩地喘著粗氣。惹得提前回來的幾位差人直翻白眼兒。
豆豆卻遠沒有他們兩個那麽疲倦。那個漂亮的燈籠一直提在她的手上,每隔一會兒,她就會把它提高一點,轉上幾轉,看一眼那一對喜氣洋洋的福娃娃,一男一女那麽搭;接著再看一眼那些子粒飽滿的豆莢,樂得開了花;最後還要再看一眼那大大的“豆”字,筆體瀟瀟灑灑。
豆豆認識的字是有限的,但她很慶幸,大娘在她很小時,就教她和天良哥識字了。華天良在學習文化上一直不是特聰明的那種,總是反應慢半拍。豆豆比天良小得多了,可是,那些字她卻總是能夠清晰地把它們記住。而且,從此沒有忘下。
更讓豆豆忘不掉的,是大娘第一天教他們識字時,就是教得他們兩人——“豆、國、梁”三個字。
“豆豆”和“天良”是他們倆的名字。大娘講:“就是其他的字先不學,也要先把這三個字學會了。這是你們的名字,到什麽時,人都得自個認識自個個兒。把這名字認準,一寫就是一生。”這是大娘教給他們的三個字,也教給了他們做人的道理。讓豆豆把它們一同記在了內心。
這燈籠,和燈籠裏所隱含著的全部,都讓豆豆的內心暖暖的。這種暖,讓豆豆的身上有了無窮無盡的力量,一旦被這種力量充盈著,這幾十裏的路程,又算得了什麽?即便將要對著的,又是一次與華家桂和馬大人的對峙,但這一次,豆豆卻覺得自個的內心有了底氣。對於又一次的過招,她也從一心只思著帶潘劍冬逃跑,到沒有絲毫的恐懼對著全部。
這種進步,是在極短時間內發生的,豆豆明白:這種改變,是潘劍冬帶給她的。
……
“哥幾個,進去幫著回稟大人一聲吧,把咱們倆可給累壞了。”坐在那裏用手給自個扇風的“周瑜”對著幾位先回衙門一步的兄弟們講道。
“那賞錢全是你倆拿,又沒咱們的份,不就是跑幾步腿嗎?你還要招呼哥幾個呀?歇夠了,自個去!”肥墩差官首先講道。
“那你呢?每次哥得了賞,你可沒少跟著吃香的喝辣的,這次,替哥跑趟腿,如何樣?”肥墩支不動,“周瑜”又把目光轉移到了小跟班的身上。
“哥呀,不是我不想去。我也累呀。剛華老爺又給大人送了一四扇屏,全是我幫著那些人搬後院裏去的。到現在,兄弟這腿肚子還轉筋呢!”小跟班的答覆同樣在迂回中就把路給堵上了。
“好,好!哥幾個就如此幹,就如此幹,你們都累。活該我跟‘阿悶’就是受累的命,我不用你們,我自個去回。”
哥幾個的反應讓“周瑜”也發了狠,他一邊如此講著,一邊站起來,拉了拉長衣,開始往後院走。
“哎?!兄弟,別急呀,他們不去,我可以去,別一個個弄得跟看不得你倆好似的。全是自家兄弟,不就是去後院回一聲嗎?你再繼續歇著,我替你去……”下巴上長著小肉瘤瘤的差官看到“周瑜”已經開始行動,人都走出幾步了,刻意如此招呼著。
小肉瘤瘤嘴上講的是要替“周瑜”去後面回大人事兒,可人卻沒有動窩兒的意思。他的聰明之處就在於在最適當時講最適當的話,貌似要幫“周瑜”,內裏卻依然是在奚落他。
憑著“周瑜”的腦袋瓜,自然能知道小肉瘤瘤的心中所想,因而,只能心中煩悶,表面上還要依然裝作感激地講一句:“謝過大哥的深情厚誼了,小弟我還勉強能應付得過來,依舊我再親自跑一趟吧!”
安候時間當是太久,最主要的是,“周瑜”和“阿悶”想要見到馬大人和華老爺的心比豆豆和潘劍冬都要急切得多。那些賞錢正在向他們招手,他們自然不想讓自個一直坐在椅子上休息,也不想只依靠他們那幾個靠也靠不住的兄弟。他們必須讓自個的行動快一點,更快一點,才能讓自個早點安心下來。
……
馬大人最後腆著他的大肚子,穿著他那身讓他看起來越發臃腫的官服大搖大擺走了出來。在堂案中央的椅子上正襟危坐。
華家桂,就跟在馬大人的後面,一臉得意的神色,也是狐假虎威的走了出來。馬大人沖著他做了個手勢,華家桂也就順著馬大人手指的方向,坐在了堂下的一把椅子上。
一心等著領賞的兩位差人,則屁顛屁顛地,跟在最後面,強繃著不讓自個笑出來。勁頭十足的分列在馬大人的左右。那賞銀的誘惑是他們忘掉了全部辛苦,精神的立在那裏的最大動力。
全部像都已就緒,馬大人卻並沒有馬上要審潘劍冬和豆豆的意思。
他像還在等什麽。或者,是在等一個人。
不多久兒,果然從後院的腳門,又出來了一位。只見此人的辮子油油的盤起來,就如同女的頭上的髻。他的鼻梁上架著一個眼鏡,鏡框很寬很大,看人的眼神裏有幾許像是在窺視。走起路來,山羊胡子一翹一翹的,頗有幾分滑稽的味道。他穿著亮亮料子的長衫,懷裏還抱著一個大大的記事簿。
“陳師爺,就等你了。”馬大人對著方才走出來的人講道。口氣雖算不得恭敬,但也能看出馬大人對此人的看中。
“大人,在下這不是來了嗎?我們現在馬上開始?”陳師爺加緊了步子,立在了馬大人的身旁,一臉似笑非笑的表情,詢問地講道。
“馬上開始!”馬大人答覆。
“周瑜”立馬搬過一把椅子,放在馬大人的旁邊,陳師爺也很自然地坐了上去。
“陳師爺,這位自稱是大夫的家夥,由於跟前的這個小姨媽,傷了華老爺家的少爺,現在,‘周瑜’跟‘阿悶’把他們抓回來了,我來問你來記,咱好好審審他們。非得給華老爺出出這口氣不可!”馬大人臉轉向華家桂座位的方向,看了一眼,堅決地講道。
華家桂坐在下面的座位上,聽了馬大人的話,重重地點點頭。他瞥著立在眼前的潘劍冬和華豆豆,一臉不屑地講道:“馬大人,我明白你是青天大老爺,肯定能給我當家做主!專門懲治一下這些不知天高地厚,膽大包天的家夥!”
陳師爺在一旁,卻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立馬講話。
他的眼神,還在定定的瞧著潘劍冬。內心像打著什麽不為人知的小九九。
馬大人見陳師爺已經把紙筆都備好了,即便他沒有回應自個適才的提議,也直接開始了審問。
“下站者何人?姓氏名誰,報上名來!”
“我喊潘劍冬。”
“我喊華豆豆。”
“男喊潘劍冬,女喊華豆豆。”陳師爺聽了馬大人和潘劍冬、華豆豆的一問一答,果然開始在記事簿上寫了起來。
他一面寫,還一面嘴裏小聲重覆著潘劍冬的名字。潘劍冬三個字剛一落定,他馬上就跟想起什麽似的,隨即又擡起頭來,目光再一次定格在潘劍冬的身上。
面前的這個年輕人,穿著難得一見的外國洋裝,顯得與這座老舊的老市格格不入。短短的幹練的短發也像與這座城市的風格極不相襯。對著被抓進衙門如此的大場面,潘劍冬絲毫沒有一點慌張的神情。他身上的這全部氣質都讓陳師爺不得不去想——這個年輕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物,他,該不會是哪家大戶人家的少爺吧?在沒有弄清他的身份之前,可不能輕舉妄動。
不了解官場的人,不會知道,幾乎悉數的大人身後,都有一位能撐事的師爺。就比如這位陳師爺——了解這個城內悉數的官員網、富豪網、鄉紳網,以及悉數與這三個網絡交織的人群,是他份內的事情。
只有更詳細更深入的了解如此的情況,馬大人才能更好的斷案子。——當然,這裏,更好的斷案子當是指完全公平公正合理的做出裁決,而是指怎麽讓馬大人多撈些油水,少惹些麻煩。如此,悉數跟在馬大人身後混的這個小集團也才能一同衣食無憂的生活下去。
雖然陳師爺打從進到這個衙門裏,從開始為馬大人做助手開始,從來都沒有間斷過如此的工作,可他隨時還在搜集、整理著直屬這座城市的悉數利益網絡線索。他的學習是不間斷的,他要學會不斷適應這個網絡全部嶄新的變化。
這一次,陳師爺又在苦苦的思考著。由於有了對潘劍冬富家公子的初步判斷,在馬大人又接著問那些雜七雜八的問題時,他甚至完全沒有跟上節奏,一個字都沒有記錄下來。
他只是一直在自個問自個:早就聽講城裏第一有名的大夫,富賈一方的潘升職大夫家有位公子,大約有二十六七歲的年紀,去法蘭西留學了。如同那個名字,就喊潘什麽東。中間的那個字,已經記不太起來了。面前的年輕人,不會就是他吧?要不然,一個年紀輕輕的大夫,如何如此現代,又有這般的膽量和胸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豆豆卻遠沒有他們兩個那麽疲倦。那個漂亮的燈籠一直提在她的手上,每隔一會兒,她就會把它提高一點,轉上幾轉,看一眼那一對喜氣洋洋的福娃娃,一男一女那麽搭;接著再看一眼那些子粒飽滿的豆莢,樂得開了花;最後還要再看一眼那大大的“豆”字,筆體瀟瀟灑灑。
豆豆認識的字是有限的,但她很慶幸,大娘在她很小時,就教她和天良哥識字了。華天良在學習文化上一直不是特聰明的那種,總是反應慢半拍。豆豆比天良小得多了,可是,那些字她卻總是能夠清晰地把它們記住。而且,從此沒有忘下。
更讓豆豆忘不掉的,是大娘第一天教他們識字時,就是教得他們兩人——“豆、國、梁”三個字。
“豆豆”和“天良”是他們倆的名字。大娘講:“就是其他的字先不學,也要先把這三個字學會了。這是你們的名字,到什麽時,人都得自個認識自個個兒。把這名字認準,一寫就是一生。”這是大娘教給他們的三個字,也教給了他們做人的道理。讓豆豆把它們一同記在了內心。
這燈籠,和燈籠裏所隱含著的全部,都讓豆豆的內心暖暖的。這種暖,讓豆豆的身上有了無窮無盡的力量,一旦被這種力量充盈著,這幾十裏的路程,又算得了什麽?即便將要對著的,又是一次與華家桂和馬大人的對峙,但這一次,豆豆卻覺得自個的內心有了底氣。對於又一次的過招,她也從一心只思著帶潘劍冬逃跑,到沒有絲毫的恐懼對著全部。
這種進步,是在極短時間內發生的,豆豆明白:這種改變,是潘劍冬帶給她的。
……
“哥幾個,進去幫著回稟大人一聲吧,把咱們倆可給累壞了。”坐在那裏用手給自個扇風的“周瑜”對著幾位先回衙門一步的兄弟們講道。
“那賞錢全是你倆拿,又沒咱們的份,不就是跑幾步腿嗎?你還要招呼哥幾個呀?歇夠了,自個去!”肥墩差官首先講道。
“那你呢?每次哥得了賞,你可沒少跟著吃香的喝辣的,這次,替哥跑趟腿,如何樣?”肥墩支不動,“周瑜”又把目光轉移到了小跟班的身上。
“哥呀,不是我不想去。我也累呀。剛華老爺又給大人送了一四扇屏,全是我幫著那些人搬後院裏去的。到現在,兄弟這腿肚子還轉筋呢!”小跟班的答覆同樣在迂回中就把路給堵上了。
“好,好!哥幾個就如此幹,就如此幹,你們都累。活該我跟‘阿悶’就是受累的命,我不用你們,我自個去回。”
哥幾個的反應讓“周瑜”也發了狠,他一邊如此講著,一邊站起來,拉了拉長衣,開始往後院走。
“哎?!兄弟,別急呀,他們不去,我可以去,別一個個弄得跟看不得你倆好似的。全是自家兄弟,不就是去後院回一聲嗎?你再繼續歇著,我替你去……”下巴上長著小肉瘤瘤的差官看到“周瑜”已經開始行動,人都走出幾步了,刻意如此招呼著。
小肉瘤瘤嘴上講的是要替“周瑜”去後面回大人事兒,可人卻沒有動窩兒的意思。他的聰明之處就在於在最適當時講最適當的話,貌似要幫“周瑜”,內裏卻依然是在奚落他。
憑著“周瑜”的腦袋瓜,自然能知道小肉瘤瘤的心中所想,因而,只能心中煩悶,表面上還要依然裝作感激地講一句:“謝過大哥的深情厚誼了,小弟我還勉強能應付得過來,依舊我再親自跑一趟吧!”
安候時間當是太久,最主要的是,“周瑜”和“阿悶”想要見到馬大人和華老爺的心比豆豆和潘劍冬都要急切得多。那些賞錢正在向他們招手,他們自然不想讓自個一直坐在椅子上休息,也不想只依靠他們那幾個靠也靠不住的兄弟。他們必須讓自個的行動快一點,更快一點,才能讓自個早點安心下來。
……
馬大人最後腆著他的大肚子,穿著他那身讓他看起來越發臃腫的官服大搖大擺走了出來。在堂案中央的椅子上正襟危坐。
華家桂,就跟在馬大人的後面,一臉得意的神色,也是狐假虎威的走了出來。馬大人沖著他做了個手勢,華家桂也就順著馬大人手指的方向,坐在了堂下的一把椅子上。
一心等著領賞的兩位差人,則屁顛屁顛地,跟在最後面,強繃著不讓自個笑出來。勁頭十足的分列在馬大人的左右。那賞銀的誘惑是他們忘掉了全部辛苦,精神的立在那裏的最大動力。
全部像都已就緒,馬大人卻並沒有馬上要審潘劍冬和豆豆的意思。
他像還在等什麽。或者,是在等一個人。
不多久兒,果然從後院的腳門,又出來了一位。只見此人的辮子油油的盤起來,就如同女的頭上的髻。他的鼻梁上架著一個眼鏡,鏡框很寬很大,看人的眼神裏有幾許像是在窺視。走起路來,山羊胡子一翹一翹的,頗有幾分滑稽的味道。他穿著亮亮料子的長衫,懷裏還抱著一個大大的記事簿。
“陳師爺,就等你了。”馬大人對著方才走出來的人講道。口氣雖算不得恭敬,但也能看出馬大人對此人的看中。
“大人,在下這不是來了嗎?我們現在馬上開始?”陳師爺加緊了步子,立在了馬大人的身旁,一臉似笑非笑的表情,詢問地講道。
“馬上開始!”馬大人答覆。
“周瑜”立馬搬過一把椅子,放在馬大人的旁邊,陳師爺也很自然地坐了上去。
“陳師爺,這位自稱是大夫的家夥,由於跟前的這個小姨媽,傷了華老爺家的少爺,現在,‘周瑜’跟‘阿悶’把他們抓回來了,我來問你來記,咱好好審審他們。非得給華老爺出出這口氣不可!”馬大人臉轉向華家桂座位的方向,看了一眼,堅決地講道。
華家桂坐在下面的座位上,聽了馬大人的話,重重地點點頭。他瞥著立在眼前的潘劍冬和華豆豆,一臉不屑地講道:“馬大人,我明白你是青天大老爺,肯定能給我當家做主!專門懲治一下這些不知天高地厚,膽大包天的家夥!”
陳師爺在一旁,卻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立馬講話。
他的眼神,還在定定的瞧著潘劍冬。內心像打著什麽不為人知的小九九。
馬大人見陳師爺已經把紙筆都備好了,即便他沒有回應自個適才的提議,也直接開始了審問。
“下站者何人?姓氏名誰,報上名來!”
“我喊潘劍冬。”
“我喊華豆豆。”
“男喊潘劍冬,女喊華豆豆。”陳師爺聽了馬大人和潘劍冬、華豆豆的一問一答,果然開始在記事簿上寫了起來。
他一面寫,還一面嘴裏小聲重覆著潘劍冬的名字。潘劍冬三個字剛一落定,他馬上就跟想起什麽似的,隨即又擡起頭來,目光再一次定格在潘劍冬的身上。
面前的這個年輕人,穿著難得一見的外國洋裝,顯得與這座老舊的老市格格不入。短短的幹練的短發也像與這座城市的風格極不相襯。對著被抓進衙門如此的大場面,潘劍冬絲毫沒有一點慌張的神情。他身上的這全部氣質都讓陳師爺不得不去想——這個年輕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物,他,該不會是哪家大戶人家的少爺吧?在沒有弄清他的身份之前,可不能輕舉妄動。
不了解官場的人,不會知道,幾乎悉數的大人身後,都有一位能撐事的師爺。就比如這位陳師爺——了解這個城內悉數的官員網、富豪網、鄉紳網,以及悉數與這三個網絡交織的人群,是他份內的事情。
只有更詳細更深入的了解如此的情況,馬大人才能更好的斷案子。——當然,這裏,更好的斷案子當是指完全公平公正合理的做出裁決,而是指怎麽讓馬大人多撈些油水,少惹些麻煩。如此,悉數跟在馬大人身後混的這個小集團也才能一同衣食無憂的生活下去。
雖然陳師爺打從進到這個衙門裏,從開始為馬大人做助手開始,從來都沒有間斷過如此的工作,可他隨時還在搜集、整理著直屬這座城市的悉數利益網絡線索。他的學習是不間斷的,他要學會不斷適應這個網絡全部嶄新的變化。
這一次,陳師爺又在苦苦的思考著。由於有了對潘劍冬富家公子的初步判斷,在馬大人又接著問那些雜七雜八的問題時,他甚至完全沒有跟上節奏,一個字都沒有記錄下來。
他只是一直在自個問自個:早就聽講城裏第一有名的大夫,富賈一方的潘升職大夫家有位公子,大約有二十六七歲的年紀,去法蘭西留學了。如同那個名字,就喊潘什麽東。中間的那個字,已經記不太起來了。面前的年輕人,不會就是他吧?要不然,一個年紀輕輕的大夫,如何如此現代,又有這般的膽量和胸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